20 Oct, 2023

港股暫打「守勢牌」 中海物業收購惹質疑

踏入第四季,筆者又會比較忙碌,皆因又要開始籌備來年展望及投資部署。在回顧早前預測時,亦要更新一下250天線及月線之概念。去年年底當大市反彈時,筆者便提醒除非能重上250月線(當時約為21,100點水平),否則大市難言轉勢。現時250月線仍處於約21,280點,至於250天線則在19,100點,照現時情況,要突破亦並不容易,畢竟市場不明朗因素仍多,內地週三公布之經濟數據大致優於市場預期,但A股表現依然未見起色,當然最大變數仍是中東局勢,以巴衝突未見舒緩跡象,往後發展對後市舉足輕重,所以暫只宜繼續打守勢牌矣。

另外,雖然內房情況稍有改善,不過筆者對相關板塊看法基本沒變,原因在於十個利好消息也可能不及一個負面消息(債務問題)所帶來之影響,何況有時候部分關連交易更會令投資者質疑其背後動機。最新例子便有中海物業(02669)。雖然投資者對內房相關企業看法負面,但中海物業卻是少數受看好之企業,同系之中海外(00688)於一眾房企中債務水平最低,截至6月底之淨借貸比率不足四成;中海物業本身對績亦十分對板,上半年整體收入升23.2%,股東應佔溢利更增加近4成。當中新增項目74.5%來自獨立第三方。可以說,央企背景加上資金實力,集團在行業競爭上有明顯優勢之餘,更可趁機會「執平貨」。

但就在此時,集團卻宣布收購一關連公司。中海物業資金充裕,進行收購亦無可厚非,問題出於收購對集團究竟可以帶來多少協同效應。根據通告資料,收購目標分別從事通信工程諮詢、工程監理及施工諮詢服務,雖然集團強調有助「城市空間綜合營運商的戰略定位」,但物管與相關範疇似乎很難聯想到有太大協同效應。

另一為投資者關注的地方則是作價。若以公司評估往績記錄期間之年化平均溢利約5,417萬元計算,往績市盈率約為17.54倍,是否吸引見仁見智,但筆者仍傾向認為現階段理應有更多更好之選擇。另外,通告中提到收購目標之其中一個理由在於現時管理約128個傳統監理、項目管理及全程顧問合約組合,但在建築行業景氣不佳下,難以保證未來能成功取得更多項目。

在宣佈收購消息後,中海物業股價連日大跌,一度跌至6.41元,本週初則見反彈,不過若以公布收購消息當日計算(8.51元),迄今仍累跌超過22%,某程度上反映投資者以實際行動去回應對今次收購之看法及態度。雖然過往業績理想,但經此一役後,相信投資者對中海物業難免會抱一定戒心,加上行業本身仍多不利消息,所以暫不建議大家撈貨矣。

筆者並未持有相關股份